欢迎光临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州大学)!
第九届全国分子材料与器件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大学举办 |
朱梦冰/文 华磊/摄 发布时间: 2025-04-15 已浏览: 173 次 |
4月11日-14日,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常州大学主办,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光电热能量转化材料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中南大学物理学院协办的第九届全国分子材料与器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华南理工大学曹镛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院士、苏州大学迟力峰院士、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院士,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副校长王建浦等相关专家、领导出席研讨会,来自国内18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30家企业逾700名代表参加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院士刘云圻致开幕词。他指出,分子材料与器件是推动新能源、信息存储、生物医学等战略性产业升级的核心领域。研讨会以“探索分子材料新边界,赋能未来技术新突破”为主题,就是要聚焦结构调控、性能优化及产业化应用,汇聚国内外学者与企业界精英,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刘云圻呼吁各界携手助力我国材料科学跨越式发展。 刘云圻致辞 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教授指出,常州大学作为能源领域特色高校,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形成了“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和特色优势。他表示,常州大学将紧密对接“学校所能”和“产业所需”,加快实现能源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的“产学研用”新发展格局,推动更高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布局。 陈海群致辞 江苏省材料学会秘书长强星教授在致辞中介绍,江苏省材料学会成立三年来,促成了7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有力服务了地方产业园区发展。他指出,江苏作为全国材料大省,正加速构建“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布局先进碳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高端集群,常州市“1028”产业体系与常州大学学科优势形成联动,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沃土。他呼吁与会专家深化与江苏合作,共同绘制材料强国新篇章。 强星致辞 大会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常州大学朱卫国教授详细介绍了会议筹备工作,他指出,组委会始终以“服务学术、精准高效”为目标,统筹协调专家邀请、注册、接待、会议安排及后勤保障等环节,通过优化线上注册系统实现“一人一策”精准对接,会议规模创历届之最。他表示,会议聚焦学科交叉与前沿探索,力求通过高水平学术报告与跨界对话,激发创新灵感,为领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朱卫国介绍会议筹备情况 大会报告环节由曹镛院士、刘云圻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德清研究员主持,马於光院士、迟力峰院士、朱为宏院士、唐智勇院士、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黄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狄重安教授、王建浦教授分享了分子材料与器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大会报告环节 会议设置的8个专题分会场呈现了近300场学术报告,重点聚焦太阳能电池、薄膜晶体管、超分子自组装、有机发光、钙钛矿光电材料、理论计算与表征、前沿交叉等前沿方向,通过跨学科深度研讨构建起理论创新与产业转化的对话桥梁。会议收到论文摘要380余篇,与会代表围绕分子材料与器件的多尺度研究、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作为我国分子材料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之一,本次会议不仅系统展现了领域内最新突破性成果,更凸显了分子基功能材料在引领材料科学发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核心价值。
|
Copyright © 2008-2023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州大学)
地址: 常州市武进科教城会堂C座材料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