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中心简介

中心简介

| 实验教学 | 师资队伍 | 信息化管理 | 设备与环境 | 建设成效 | 中心特色与创新 |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州大学)(以下简称中心以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中心、江苏省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中心和江苏省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为基础,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江苏省优势学科、光伏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光伏科学与技术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表面材料工程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而成。

二十多年来,中心秉承学校大工程观育人理念的基础上,吸收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面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材料、化工等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明确以工程实验相关能力、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对照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及支持条件的标准要求构建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实验教学内容、配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强化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信息化资源,力争建设成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新能源材料、清洁工艺催化材料和石化安全功能材料为特色的高水平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以学生为本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作为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开展社会对材料类等专业人才工程应用能力的需求调研,确立了中心的实验教学目标要求为提高安全素养、加深理论认知、强化操作技能、提升工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并以此为目标导向,形成了平台建设工程化,实验体系分层次模块化,实验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师队伍双师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措施规范化,安全教育一贯化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成效。 


  一、
实验教学

依据材料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以实验教学目标为导向,构建了以新能源材料、清洁工艺催化材料、石化安全功能材料为特色的“内容四模块、能力四层次、安全不间断”的实验教学体系。

 

1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以实验教学内涵提升为抓手,强调基本规范、基本能力“两基”培养;采用现代化、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手段,构建集网络虚拟、模拟仿真、综合实训为一体的材料实验教学平台,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晶硅冷氢化生产核心专用加热合成反应器成套工艺装备”等多个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中提炼创新性实验项目,促进科研对实验教学的反哺,将真实工程项目转化分解为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真实体验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三结合”;注重安全人格品质培养,将安全意识行为训练融入到实验教学全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举,建立综合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等多种学习方法的养成。

 

2 网上虚拟实验室

 

 

3 3D模拟仿真

 

4 综合实训

 

二、 师资队伍

中心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中心现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为“333高层次人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6人为“333高层次人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5人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入选“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名江苏省“双创人才”,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3支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支省优秀学科梯队,2支省优秀教学团队。

5 师资队伍结构

 

三、 信息化管理

       中心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内嵌入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安全培训与考核系统实验室资产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教学素材资源库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 (1) 实验室物料管理 (2) 实验教学全流程的实时信息化; (3) 实验教学资源的高效共享; (4) 师生及时高效的互动。

中心自主研发了“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拥有多个管控各类事物的子系统和若干功能模块,这些子系统又可以相互关联,有效整合教学、科研资源,产生“1+1>2”的功效。“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采用预约、授权、刷卡、远程电源控制及视频监控等手段,学生和教师无需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场,可以自主进出实验室。“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结合中心网站,对实验室各个具体业务流程及实验现场的“人、物、事”进行实时管控。

 

 

6 信息化管理

四、 设备与环境

中心在 “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经费超过4500万元。充足的经费保证了中心的建设规模、层次、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和不断升级,同时教学专项建设项目资金保障了中心的仪器购置和更新。中心现有仪器设备总值8600余万元,实验仪器设备4500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的设备128台套。

 

7 仪器设备

  

中心结合区域经济对材料类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结构性需求特色,重点、系统建设了系列微小型中试规模生产装置成型加工类实验设备。

 

8 系列化双螺杆挤出机装置

 

中心教师根据所承担实验课程或科研课题的需要,采取自主研发、委托加工的方式积极研制实验仪器装置。目前,中心教师已研制了电子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双螺杆橡胶脱硫装置、具有流变测试功能的小型吹膜机组、小型流延挤出机组装置以及小型密炼机等涉及材料成型加工、性能表征测试的仪器装置,部分自制仪器装置已获得了国家授权专利。

 

自制仪器设备 

 

实验中心楼宇设计人性化、现代化、智能化。实验室设计规范,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安全、环保设备齐全;实验室内仪器设备介绍、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标识明晰;楼道内展示有材料学科前沿、学科平台介绍,各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动态,形成了浓烈的科研学术氛围。 

 

五、 建设成效

近三年,以中心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成果获8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在《中国高等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8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6项,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5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50多项),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2 篇。

 

图10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图11 部分其他教学成果奖 

 

图12 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图13 部分其他科研成果奖 

 

图14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获奖 

 

图15 指导学生参加其他比赛获奖(部分) 

 

六、 中心特色与创新

特色一: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引,以学生为中心,以毕业要求为导向,实施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建设符合材料类及化工、制药、安全等相关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教学平台。

特色实验室建设思路清晰,装备水平一流,自制设备特色鲜明,教学科研互补,成型与加工实验装备平台优势明显

装备水平一流:结合区域经济对材料类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结构性需求特色,重点、系统建设了系列“微小型—中试规模—生产装置”成型加工类实验设备。中心设备种类齐全,且装备先进,国际领先

产学研协同育人:依托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光伏科学与技术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省表面材料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从科研项目中提炼综合性实验项目,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实现了产学研协同育人。

开放共享:中心利用“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科学研究的需求,全面实现了中心实验室的全时段预约开放,并与校内其它院系、科教城高校院所、常州市乃至江苏省工业企业之间建立了共享实验室设备资源的开放协作机制,实现实验室建设工作的互通交流。

特色持续改进思想、跟进式教育理念引入实验教学管理之中,围绕需求目标实施评价反馈改进闭式循环改进的跟进式教育制度,优化了中心的师资培养、运行管理、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形成了具有常大特色的管理机制理念先进,具有良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特色四:安全意识思维训练贯穿实验全过程,形成并突显与现代工程教育观念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实验前的安全教育、实验中的安全防护与措施、应急预案等,注重安全人格品质培养,将安全意识行为训练融入到实验教学全过程,做到安全意识行为训练四年不间断,培养安全素质高和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